被子植物·胡黃連
Neo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
胡黃連,隸屬于被子植物,車前科,胡黃連屬,國家二級保護植物。生長于海拔3600米~4400米的高山草甸及石堆中,國內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、西藏南部、四川西部。照片攝于香格里拉。
胡黃連植株并不高,約4~12厘米,基生葉呈蓮座狀,深紫色的花朵十分美麗,花冠呈上下對稱的嘴唇形,上面密布著短小的絨毛,雨后顯得晶瑩剔透。
光看名字,很多人會以為胡黃連與黃連或是同一物種的不同叫法,或者是關系極為親近。其實兩者幾乎可以說得上是毫無關系,黃連隸屬于毛茛科,而胡黃連則隸屬于車前科,如果非要扯點關系,那就是兩者都在中藥界中富有盛名。
胡黃連特產于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地區,是比較原始的類群,其根狀莖為我國常用中藥,有清虛熱,解毒和殺蟲之效。早在唐朝的《新修本草》中就有對胡黃連的介紹。
不過由于胡黃連分布區狹窄,加之連年采挖,野生資源蘊藏量已十分稀少,因此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。近些年來,科學界一直在研究胡黃連的野生資源保護以及人工栽培技術。
研究發現,野生胡黃連與栽培品在植物形態、藥材性狀、組織結構特征等方面有較大相似性或者一致,或可替代野生物種。
而對于野生胡黃連來說,最好的保護還是讓它在本該生存的地方安心生存,并保持有不斷演化的潛力。
策劃統籌:趙娟 連惠玲
文字整理:連惠玲
海報設計:鄭弼尹